2009-06-05

夏爾‧拉畢格(Charles LAPICQUE) 1898-1988



夏爾‧拉畢格(Charles LAPICQUE) 1898-1988
牧人之眠(Le Sommeil du pâtre)1961
油彩,畫布114x145.8公分

拉畢格作品中的義大利未來主義風格受到低估。倘使我們閱讀他的著作《論空間、藝術與天命》,便可發現他早期對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理論甚感興趣。

他和未來派藝術家都有表現「直覺」的詩意,兩者都想讓觀眾在欣賞作品時,能對自己所表現的主題「感同身受」。拉畢格透過研究哥德彩繪玻璃發展出他的色彩理論,他將中世紀美學固有的「神祕參與感」融入色彩之中。拉畢格透過「透明」的概念重新詮釋了未來派的「同時性」概念(主體/客體、客體與環境互動的表現),這「透明感」的概念也涵括時間與空間〈在作品草創時運用記憶〉。他的色彩觀有如融合媒介,這點可說與畫家羅伯.德洛內(Robert Delaunay)的奧菲斯派(Orphisme)沾上了點關係。拉畢格把觀察到的某個影像和他對此印象的記憶暫留重疊,藉以表現「透明」的臨時感。1960年初,他繪製的〈老虎〉就表現出這種透明感,而這種透明感在古色古香的中國銅器和盧昂彩陶上也可以看到。至於這幅〈牧人之眠〉,同樣也是利用重疊技法,於是乎田園小憩搖身一變成為遙遠的阿卡迪亞的〈牧人之眠〉(目錄全集,No. 483)。拉畢格於1940年代也曾追隨過這種令未來派著迷的重疊運動,例如他的〈賽船〉、〈賽馬〉等作品,所以他表現起古典主題才特別游刃有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