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2

《星夜》




藝術家 文森·梵谷
年份 1889年
類型 布面油畫
尺寸 73 cm × 92 cm (28¾ in × 36¼ in)
現藏於 現代藝術博物館, 紐約市

《星夜》(荷語:De sterrennacht)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梵谷於1889年在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著名油畫,被廣泛認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該畫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創作背景

1889年,在與高更一次爭吵之後,梵谷精神分裂症複發而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並用手帕包起後送與一名妓女。之後於5月8日自願前往阿爾勒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治療,在那駐留了108天。在入住精神病院期間,梵谷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共計一百五十多幅油畫和一百多幅素描。在此階段的繪畫,梵谷的畫風開始趨向於表現主義,作品充滿憂鬱精神和悲劇性幻覺,其中作品《星夜》正是其中代表之一。[1]而作品《星夜》是在醫生允許梵谷白天可以外出的條件下所創作,而其作品的所描述的風景也正是精神病院所在地聖雷米。

作品含義


作為表現性的後印象主義畫家梵谷的作品,這幅畫有很強的筆觸。油畫中的主色調藍色代表不開心、陰沉的感覺。很粗的筆觸代表憂愁。畫中景象是一個望出窗外的景象。畫中的樹是柏樹,但畫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雲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並伴隨眾多星點,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線條繪畫,表現出一種寧靜;但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卻產生強烈的對比,在這種高度誇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出了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1]梵谷生前非常欣賞日本浮世繪《冨嶽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沖浪裏》,而《星夜》中天空的渦狀星雲畫風被認為參考並融入了《神奈川沖浪裏》的元素。

在現代的一項科學研究中,科學人員發現梵谷的後期作品,包括《星夜》在內,包含有一種物理上稱為「湍流」的神韻,並推測此神韻來源於梵谷由於長期處於癲狂狀態中而得到超於常人的感悟能力和繪畫表述能力。[3]而在2004年3月4日,美國宇航局和歐洲太空局公布了一張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太空照片,並稱「這幅太空攝影作品與梵谷的名作《星夜》有『異常相似』之處。」其中,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照片為一顆名為「V838 Mon」的恆星周圍的景象。該恆星位於麒麟星座方向,距離地球2萬光年。

沒有留言: